抓寶和紀念館?

  今日8/8父親節,各報頭版都和「抓寶」有關?網路上對這種集體社會現象有各種意見和解讀!

20031021_14_調整大小▲2003年「戰火浮生.台灣人去打仗 台灣兵影像文物展」入口(高雄駁二藝術特區。侯聰慧 攝影/台灣游藝 提供)


  上週六7/30在高雄歷史博物館分享:「紀念館的戰爭記憶與反省──談許昭榮(1928.11.13-2008.05.20)的文化遺產」,整理講稿時,寫了一段和抓寶有關:

  從戰爭紀念館的記憶和反省中,讓我們記得自己是誰?如何記得?紀念館有不少事可做,它是現在進行式,不是只有過去式的紀念方式,這幾天看到一則新聞:「精靈寶可夢」(Pokemon Go)進駐廣島紀念公園 官員不開心,美國華府的美國大屠殺紀念館(U.S.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),以及鄰近的阿靈頓國家公墓(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)都已向Niantic發出類似請求。您認為為什麼會這樣呢?

 這段話在分享現場並沒有公開談到,沒有想到一週後「抓寶」緊緊的抓住很多人和媒體的目光!?
 媒體報導奇美博物館、故宮很快做出回應,希望觀眾不要在博物館區域內抓寶,到底抓寶和博物館產生了甚麼現象?
 目前也很難回答,博物館及紀念館能夠和觀眾面對面的實境,確面對了科技虛境、還是實境的大挑戰!

  分享會上,我做了兩點初步的結論:

  第一、紀念館需要再思考和行動:找出更多歷史事實、和多樣觀眾之間有更多元的對話,甚至做到記錄這些對話所帶來的反思。第二、我期待以後會有全國紀念館的聯盟:尤其是以民間的紀念館為主體,更靈活地面對遺產所帶來的的挑戰。

  感謝南方快報邱社長很快將8/6錄影上傳,民間活力證實紀念館是否"國立"已無關宏旨,民間能做甚麼?想了就做,以抓寶精神關心紀念館和我們的歷史記憶的故事,台灣將會很不一樣,更能感動來訪觀眾和大眾。8/6影像如後:

  但是"國家"仍然責無旁貸,必須將公民的納稅錢有效支援、協助"民間"的紀念館能更有作為,位於高雄旗津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裡的主題館,堪稱全球最小的紀念館!一年有多少人到訪,想到旗津品嘗海鮮的遊客有多少人會去?大家來抓寶吧!?

 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