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 Archives: 國際交流

德國轉型正義的旅程-柏林霍恩舍豪森紀念館的參訪與研究

分享王睿淵所寫〈德國轉型正義的旅程-柏林霍恩舍豪森紀念館的參訪與研究〉

20121205_224▲柏林霍恩舍豪森紀念館是一座跨越街區的前東德政治犯監獄紀念館,館的服務中心門口,豎立四支旗幟中有一支是圖博雪山獅子旗(最左)。(曹欽榮/攝影)

  6月21日的分享會前,年輕朋友王睿淵寄來介紹前東德政治犯監獄文章,介紹柏林霍恩舍豪森紀念館,睿淵是我們2012年冬天到德國參訪初次認識的年輕朋友。6月21日當天介紹這個館很有限,睿淵的文章讓我們深入了解該館。 繼續閱讀

德國人權交流分享之三:柏林「恐怖的地形學」檔案中心

*本文將刊登在鄭南榕基金會.紀念館9月中出刊《自由之路》四季通訊〈秋季號〉

文.攝影/曹欽榮

認識恐怖統治

  認識極權主義的國家機器恐怖統治如何形成?重要嗎?赴德人權交流,看到不少遺址,警示今天民主社會的公民必須負擔起更多責任,以防止國家侵犯人權,因此認識彼此國家恐怖統治的形成,非常重要!以台灣、德國為例,台灣多數人的感受可能認為:目前政治發展和如何認識過去邪惡歷史兩者之間無關。但是,如果以台北市中心的「中正堂」和柏林市中心的「猶太博物館」、「歐洲被謀殺猶太人紀念碑」、以及這篇文章所要介紹的柏林「恐怖的地形學」(Topography of Terror)新檔案中心,對照來看,我們將強烈質疑自己和台灣當代社會「真的認識了過去嗎?」「恐怖統治再來」的恐懼心理是否仍然存在?如何防範國家制度性壓迫?

封面▲圖右下方柏林圍牆遺址及挖掘區(玻璃頂棚),右上方型建築體為「恐怖的地形學」檔案中心。(圖片引自《SITE TOUR TOPOGRAPHY OF TERROR》封面)

繼續閱讀

德國人權交流分享之二:歐洲被謀殺猶太人紀念碑

*全文登載於鄭南榕基金會2013年《自由之路》夏季號:http://www.nylon.org.tw/images/phocagallery/20130615.pdf

文.攝影/曹欽榮

20121205_037▲歐洲被謀殺猶太人紀念碑地景。

  20世紀歷史深深鑲入德國統一後的首都柏林地景,各種形式和內容的物質性紀念物、紀念館建築,引發全球建築、博物館專業社群的注目。從博物館的視角探索這些建築、歷史、民主機制等元素交錯形成的社會脈絡,更能理解建築從形體發想到完成的過程,蘊含了各方對反省歷史和紀念方式的文化觀點的交戰。上個世紀開館的柏林猶太博物館是如此,本文介紹新世紀命名為「歐洲被謀殺猶太人紀念碑」更是如此。 繼續閱讀

德國人權交流分享之一

*全文登載於鄭南榕基金會2013年《自由之路》春季號:
http://www.nylon.org.tw/images/phocagallery/quarterly/quaterly31-20130309.pdf

 

文/曹欽榮(鄭南榕基金會.紀念館執行長)

  應德國台灣協會之邀,2012年12月1日至8日,我代表基金會.紀念館與真促會代表前往德國拜會人權團體、紀念地,與旅德同鄉在柏林、法蘭克福附近的Bad Homburg進行兩場「轉型正義」的座談並放映鄭南榕/綠島人權園區影片,在Darmstadt劇院與旅德舞蹈家林美虹及2011年初演出二二八舞劇〈新娘粧〉的二十多位臨時演員座談。隨後於12日參訪慕尼黑附近的達豪集中營紀念遺址、13日參訪紐倫堡城郊的舊納粹黨集合場建築改建的檔案中心。這次台德人權系列交流活動,德方相關基金會允諾未來持續交流,展開國際性合作。乘此機會向同鄉請教海外台人當下對台灣的關心和期待,談到1980年代歐洲台灣人共同為解除戒嚴枷鎖而努力的點滴故事,更深入了解德國AI小組對台灣救援政治犯和旅德同鄉一起的努力故事。

20121203_028_調整大小▲德國Sachsenhausen集中營(曹欽榮 攝影)

繼續閱讀

和平博物館小組討論會紀行(下)

人權博物館的和平火花:京都立命館大學APPRA亞太和平研究聯盟會議

文.圖/曹欽榮

京都立命館大學及和平博物館位於著名的日本世界文化遺產:龍安寺、金閣寺路程各10分鐘之間。

繼續閱讀